院部要闻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变化与哲学通识教育”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1-18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0日,由宿州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南国北师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系列工作坊之七“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变化与哲学通识教育”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江汉论坛》杂志社、宿州学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并发表主旨报告、进行学术点评。

工作坊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理学院哲学系主任、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研究员王葎主持。王葎对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珠海校区哲学系的发展、学科建设及师资,并强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的重要性。他期望与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共推该领域研究,期许哲学通识教育取得更多成果。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钦媛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钦媛指出通识教育包含人文素养、科学知识、艺术鉴赏、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个体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理解与感悟,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数的思想瑰宝和精神财富。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传统文化能为其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项现代技术与古老文明深度融合,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保留文化根基,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宿州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讲师刘艳敏以“人工智能对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影响及哲学思考”为题进行了报告。她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高校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及传统文化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刘艳敏以宿州学院泗州戏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例,强调了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应培养的目标人才,应该是具有纯真本性、高尚德行与全面素养的“完整之人”,通过借用“韵”或“神韵”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表达了“人”作为艺术文化的核心主体的不可替代性。据此,她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应该增强传统文化发展中“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真实”是核心,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情感的真诚传递,以及价值的真实性。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副主任,文理学院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曾点为闭幕式致辞。他表示,专家们以深厚学术底蕴让我们见证思想火花,感受跨学科合作力量,深化了AI伦理治理理论,为哲学通识教育提供新思路。曾点相信交流合作能更好应对AI时代挑战,探索科技与人文共生之道,并期待未来继续推动相关研究和实践,构建公正、可持续、有温度、负责任的AI社会。

(撰稿:刘艳敏 审核:钦媛 编辑:李栋 新闻编号:241145)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学府大道1769号(教育园区校区)   安徽省宿州市汴河中路49号(汴河路校区)

邮编:234000    电话(传真):0557-2871003(工作时间);0557-2875008(非工作时间)    招生咨询:0557-2875025

  • 官网微信

  • 官网微博

   Copyright . 金莎9001zz以诚为本·信誉第一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与信息中心 皖ICP备05003569号-1